人民网
人民网>>北欧频道

挪威氮磷协同增效技术强势登陆中国

2017年01月11日09:12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1月9日,在国内肥料权威科研机构、行业、高校、企业等多方代表400余人的共同见证下,2017诺泰尔品牌发布暨中国百名农艺师论坛启动会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隆重举行。诺泰尔(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携挪威氮磷协同增效技术首次登陆中国,为中国现代农业吹来了“北欧之风”。

  挪威,这个位于高纬度区的北欧国家,拥有着世界肥料的前沿科技。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拥有15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农业技术进步与人才培养的摇篮。一直以来,挪威前沿的肥料科技如何引进中国,服务中国农业,备受期待。

  提质增效,挪威科技与中国同步

  诺泰尔科学家Dr. Kevin Moran(凯文·莫兰博士)是挪威肥料界顶级专家,他利用半生心血专注于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莫兰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硝基肥、缓控释肥、稳定性肥等产品与平衡施肥技术一直是全球农业发展与创新的方向。全球肥料使用必然会经历快速增长期、最大峰值期和稳定衰退期,前两个时期以低效肥料为主,后一时期高效肥料将是主流。低效肥料因氮、磷当季利用率低,从而导致土壤、水质、空气等环境问题突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下一个发展阶段是低效肥料被高效肥料替代,高效肥料中的氮磷协同增效技术尤为重要。”莫兰博士关于肥料科技的权威解读带给与会农业工作者革新性的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和化肥使用大国,常年不合理施肥导致了肥料流失和农业面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且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据养分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清介绍,国内每年化肥流失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元,残留于农田的化肥致使土壤板结变硬、有机物弱化、微量元素失衡、作物病虫害等问题日趋严重,致使我国农业资源环境遭受着外源性污染和内源性污染的双重压力。而我国化肥企业也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效复合肥料的研制与应用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在农业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化肥提质增效的形势下,在高效复合肥料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之际。可以说,诺泰尔来到中国,恰逢其时。

  中西融合,增效技术全面升级

  诺泰尔在中国的产学研发展已积蓄厚力,依托挪威生命科学大学及其他欧洲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后盾,凭借与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紧密合作,诺泰尔正瞄准国内高端经济作物种植区、规模性大田种植区和特色农业种植区,实现氮磷协同增效技术升级,并在中国落地生根。

  诺泰尔(中国)CEO亚迪介绍,在氮养分控制上,NA+技术,实现了速效养分与长效养分的稳定平衡供应,大幅提高利用率; PA+技术,可以促进作物反复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减少养分流失。而在磷养分控制上,全新引入中国的APP增效技术,提高了磷的活性,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有效解决了磷易被土壤固定的弊端。

  除此以外,诺泰尔还首次发布了智能控制土壤酸碱度技术,它的专业术语叫AUTO—pH技术。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是中性土壤,而中国绝大多数的耕地很难满足这一要求。AUTO—pH技术特点是主动调节作物根系生长环境酸碱度,遇酸则碱,遇碱则酸,将根系生长环境调节至最适宜的中性。

  从植物营养吸收到土壤环境酸碱平衡的智能调控,诺泰尔带来了一整套高端肥料科技技术包。亚迪补充道,经过前期无数次的试验示范,氮磷协同增效以及智能控制土壤酸碱度技术的产品应用已经在中国落地并成功生产,这是挪威科技与中国同步的一次完美结合。

  据了解,以氮磷协同增效技术和智能控制土壤酸碱性技术为依托,诺泰尔开发出了包括西瓜、生姜、苹果、柑橘、香蕉、马铃薯、叶菜类、茄果类、小麦等数十种作物营养管理方案,这些为诺泰尔服务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名农艺师中国行”传承农技农艺

  “诺泰尔建立的初衷是将高端肥料科技与区域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落地中国”,诺泰尔CEO亚迪强调。在中国,诺泰尔所满足的不仅仅是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美好愿望,要将利用其在生产、技术、研发、推广等综合实力优势,为中国的美好农业未来提供立体化的农技与农艺服务。

  好技术融合好技艺,将服务落地。诺泰尔中国之行初始就选择了一个别样的出发点---启动“百名农艺师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未来,诺泰尔会发起全国百名农艺师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中国各种植区域的种植需求,解决农户遇到的种植管理难题。同时,诺泰尔制定了为农民讲授、传播好技艺、好方法的行动计划,切实帮助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努力创造绿色生态农业未来。

  据悉,自2014年起,诺泰尔便精心布局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农业市场,生产基地依托于国内复合肥龙头企业金正大集团,一期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诺泰尔建设的硝基肥项目年产能60万吨,其拥有的硝酸分解磷矿技术是世界硝基肥生产的顶级工艺。

(责编:张瑞琦、常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